•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仪器耗材行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文章 » 正文

    原位杂交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02 11:56:27    来源:仪器耗材行业网    作者:labdiy    浏览次数:328
    导读

    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基本原理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由分子生物学、组织化学及细胞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9年美国耶鲁大学的Gall(1969)首先用爪蟾核糖体基因探针与其卵母细胞杂交,将该基因进行定位,与此同时BuongiornoNardelliAmaldi(1970)相继利用同位素标记核酸探针进行了细胞或组织的基因定位,从而创造了原位杂交技术。

    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原位杂交仪,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质粒和噬菌体DNA的构建成功,为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

    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序列,将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DNA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为显示特定的核酸序列必须具备3个重要条件:组织、细胞或染色体的固定、具有能与特定片段互补的核苷酸序列(即探针)、有与探针结合的标记物。

    RNA原位核酸杂交又称RNA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或RNA原位杂交。该技术是指运用cRNA或寡核苷酸等探针检测细胞和组织内RNA表达的一种原位杂交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或组织结构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原位杂交仪用标记的已知的RNA核苷酸片段,按核酸杂交中碱基配对原则,与待测细胞或组织中相应的基因片段相结合(杂交),所形成的杂交体 (Hybrids)经显色反应后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内相应的mRNArRNAtRNA分子。RNA原位杂交技术 经不断改进,其应用的领域已远超出DNA原位杂交技术。尤其在基因分析和诊断方面能作定性、定位和定量分析,已 成为最有效的分子病理学技术,同时在分析低丰度和罕见的mRNA表达方面已展示了分子生物学的一重要方向。


    以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本站工作人员加以润色整理,内容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业界同仁批评指正。

    本站欢迎业界同仁积极发表有关仪器耗材原理、应用、操作、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原创文章,我们将择优发布在本站供同仁学习分享,共同进步,同时对文章作者有相应奖励。

    投稿邮箱:1458220095@qq.com


     
    (文/labdiy)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abdiy原创作品,作者: labdiy。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labdiy.com/news/show.php?itemid=4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c)2008-2018 LABDIY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6694号-7